随便找个人,问问他喜欢开会吗,他都会告诉你他讨厌开会,而且还会列出一大堆理由。
约翰•麦凯(John McKay)是名机械工程师,他曾在一家消费品公司工作了15年。公司大小会议无数,以致于他自己最后都变成会议专家了。他把会议分为9类,还撰文1,820字进行了总结。他说,会议五花八门,有些属于重要会议,但这类只有“极少数”;有些则属于“旅行爱好者”型,那些人不愿意召开电话会议,只是因为他们惦记着旅行计划。
麦凯说,公司的会议变得很乏味。
之后,他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那里几乎从不开会。他承认自己开始怀念以前那种会议不断的时光,当你一个会都没有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从前开会时可以进行很多人际交往。他说,现在他会热切期盼为时3小时的会议。他甚至试图让自己参与到开会更多的项目中去。
麦凯的说法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如此讨厌开会,为什么还要开那么多的会?
早期的会议守则禁止迟到早退、打瞌睡、或是吐口水(当然也包括呕吐)。
今天,至少这些禁令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能关注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天生就是群居动物。对会议不屑一顾(这太容易了)的人私下里有时也会想,会议也可以是有益的,能体现身份,或者至少为交流新的笑料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场所。如果会上还提供肉桂面包的话,还能改变一天的节奏。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晚些时候将要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很多嘴巴上说不喜欢开会的人其实都是假装的。
广告北卡罗来纳大学工业组织心理学教授史蒂文•罗格伯格(Steven Rogelberg)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让一组被调查者对最近开的会议给出评级,有69%的被调查者给的评级至少是“好”,只有16%的人给了“糟”或更差的评级。虽然有50%的人对开会怨声载道,但其中有超过60%的人承认他们要么“并不是那么在意开会”,要么“享受开会”。
当被问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日应该有什么内容时,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至少要包括一个甚至更多的会议。
人们如此的“表里不一”──在公开场合表示嫌恶而私下里却很喜欢,可能是因为觉得承认喜欢开是种耻辱。因为这等于向人们宣告,你要么是个喜欢炫耀的人,要么就是个胆小鬼,而且毫无疑问是个不珍惜时间的人。罗格伯格说,如果你说不喜欢开会,你就能显示自己有个性。
像服装公司创办人诺姆•齐威尔(Norm Zwail)这样公开承认喜欢开会是需要勇气的,尽管这仍让人感觉动机不纯。他说,他喜欢大家目光相触、放声大笑时产生的能量,以及观点(特别是自己的观点)被大家接受时感受到的“电流”;而且,他喜欢说话,喜欢受到大家的注目,喜欢别人聆听自己的看法。
仅仅是谈论会议,即使是抱怨开会,都显示出你觉得开会是有意义的。科罗拉多大学传媒教授凯伦•特雷西(Karen Tracy)说,这是显示自己重要性的另外一种方式。
特雷西一直从事会前研究,她说这对整个组织以及个人都至关重要。毕竟,正题前的闲聊时间常常比会议日程本身更加有趣,而且态度友好、和你聊天的人也会让你更加明白自己喜欢某人的原因。
保险经纪乔•亚当斯(Joe Adams)记不住会议的主题,但他却记得和他聊天的人。他从前在人力资源部工作,每天的事情就是开会。他说,他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开会是无法使自己成就辉煌的。但他也学会爱上开会这种“可以开小差”的时机来干“私活”。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助理教授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说,人们有非常强的社交需求。在工位上坐着令人麻木、与世隔绝,只会让人更加渴望社交。
研究分析师大卫•马泽尔(David Mazel)认为,人们喜欢开会,因为这样能保持忙碌状态,而不需要完成具体的任务,去开会本身就是你的工作。
在他参加过的一个有关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上校上来先宣布了下次会议的时间和提供些什么点心,而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任务。
马泽尔说,大家并不关心我们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实事。
汤姆•兰蒂斯(Tom Landis)说,开会实际上比工作要好,可能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为会议提供送餐服务的餐馆老板。他指出,虽然人们讨厌开会,但更讨厌工作,所以人们选择了开会。
某制造企业的首席执行长史蒂夫•克瑞朋(Steve Crippen)说,他能判断客户什么时候要开会,因为他会收到十几个人打来问询电话,提的问题都一模一样。他们都希望能在下次会议上有机会说:“我和他们谈过了,这事我已经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