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之后最显眼的一个关注话题莫过于“救市”。一套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终于尘埃落定,其效果如何还需观望,布什为呼吁全球参与救市中来而奔走相告。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汽车媒体大肆报道分析了美金融危机对国内需求的影响,一场激烈的辩论在线上拉开了序幕。
笔者认为实现国内汽车销售增长无疑来自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出口;二是内需。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出口会受到很
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资源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不可否认此次金融危机对汽车出口将是致命一击。但国内汽车增长从来就没有将出口数量当做主角,以出口数量为对象来考量国内汽车增长趋势本身就不符合实际。
中国之所以列在“金砖四国”行列之内,是强大的内需拉动了汽车增长。因此要谈论此次美金融危机对国内汽车的影响,核心应该是在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笔者认为此次美金融危机并没有对车市造成直接的影响。
今年1-8月份以来,汽车消费动力明显不如去年,令人期盼的金九银十也并未达到预期,出现这一惨局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成本上涨和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厂家远没有消化,油价高涨严重冲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全球范围内车市低迷足以证明这两大因素才是影响汽车消费的关键,可以说1-8月份的市场下滑与今日的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对投资再生产、汽车消费信贷等相关产业链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冲击。
可喜的是在美金融危机爆发时,我们看到了政策对汽车的态度:近日政府红头文件规定,放开汽车采购,限制了排量为1.8L,价格控制在16万,几乎同时发布的另一利好是央行下调基准利率0.27%、下调存款准备金0.5%。良好的基本面加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都朝着利好方向在发展,我们在“国外比较乱套”的同时可否坚信“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