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清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日期:2008-11-14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民营经济”是一个大范畴,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国有、国营经济而言的,侧重从经营方式、经营机制上划分企业的类型。“民营经济”又与“非公有制经济”有交叉,它不仅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也包括国有民营、乡镇企业等经济成分。今天所讲的“民营经济”,主要指的是个体、私营经济。

  第一个问题,民营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地位作用。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584万户,注册资金达6550亿元,从业人员5112万人;共登记私营企业504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8.6%,注册资本(金)78907亿元,从业人员6663万人。从企业的组织形式上看,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9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77.9%;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532户,比2006年增加7.8%;个人独资企业98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19.4%;合伙企业1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2.6%。从发展模式上看,私营企业已经逐步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向经营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管理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私营经济发展到这个水平,是相当不容易的。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7年,这一阶段个体工商户开始出现,其标志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个体经济合法地位。

  第二阶段是以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88年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赋予私营企业合法地位为起点,私营企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是以1997年中共十五大和1998年全国人大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为标志,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各地个体私营经济更加迅猛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国务院公布非公有制经济“三十六条”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全面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对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城镇固定投资总量58265.9亿元,占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的62.3%。2000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1%,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的增长水平。2007年1~3月,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进出口总额3365.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73.5%。其中,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6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14.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2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9%。2005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全国GDP比重约为15%。2006年,个体工商业总产值10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私营企业总产值3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06年,我国非公有经济(不包括规模以下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比重的49.3%。其中,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63万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截止到2006年,在全国40个传统工业行业中,私营经济已在27个行业中经济比重超过50%,在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已占70%以上。
        二是在方便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23.6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重的43.9%。其中,个体工商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36.5亿元,下降11.5%;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87.1亿元,增长14.2%。内地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三是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23780.4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重84.0%。其中,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159.7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586.3万人(截止到2007年3月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到6663.4万人);外资企业从业人员2700万人;港澳台等其他从业人员9334.4万人。1978年以来,我国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的平均速度递减,而非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1%的平均速度递增。截至2005年底,城镇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仅有729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数为6488万人)。目前,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以上由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这对稳定中国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四是在纳税方面做出了贡献。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港澳台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非国有部分)共缴纳税收总额12666.84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重的33.6%。其中,个体工商户缴纳税收总额1194.7亿元,同比增长18.6%;私营企业缴纳税收总额3495.2亿元,同比增长28.6%(2007年1季度,私营企业税收总额达1557.9亿元,同比增长36.6%);外资企业缴纳税收总额7976.94亿元,同比增长24.81%。

  五是在回报社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民营企业发扬先富帮后富的精神,投资光彩事业,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到2006年6月,累计到位投资资金1247亿元,比2005年6月增长178亿元;安置就业479万人,增加179万人;帮助脱贫769.8万人,增加221万人;捐赠财物170亿元,增加近40亿元。

  六是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个体私营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早的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私营经济为打破单一成分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不可抹杀的作用。

正是由于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在中国内地所处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私营企业数均超过20万户,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占了全国民营企业的70%以上,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数量却不到30%;

  第二是产业分布不尽合理。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仅占私企户数的2.25%,第二产业占39.43%,第三产业占总户数的58.32%。第二产业仍然是传统制造业居多数,第三产业中主要是从事商贸零售和餐饮业。第三是民营企业的规模还很小,自有资金还不足。私营企业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金才100万元左右,平均每户用工人数仅为12人左右。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平均只有1万元左右,只能做些小买卖;

  第四是管理落后,许多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经营,面临着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艰巨任务;

  第五是许多民营企业信息不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者盲目决策,或者难以找到适当的投资项目,对今后的投资方向感到困惑。

  第二个大问题,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前,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若干年之内,中国民营经济将呈显出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将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入世后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投资领域,都要对个体私营企业开放,市场准入将大大放宽;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规划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地12亿多人口,8亿多在农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设一大批中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扩大产品市场。建设中小城镇主要依靠民间投资,这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趋势之二,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将会更加合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内地将出现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进行转型,一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纷纷创办科技型企业。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批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仅广东省就吸收了2千多名留学归国创业人员。随着对民营企业进出口限制的解除,将出现一大批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产业分布上,除了第一、第三产业以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民营企业将通过兼并、租赁、收购、承包等方式参与国企改组改造,进入第二产业,民营企业将出现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共同发展的局面。

  趋势之三,民营经济质量将有一个大的飞跃。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进行“二次创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质量,增加适销品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的趋势。一是更加重视企业的品牌和信用;二是推进专业化分工,形成产业化、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组织体制;三是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素质。许多民营企业正在着力于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以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为重点,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进行制度变革,通过企业股权多元化吸纳人才,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纯粹国有的企业和纯粹私营的企业数量都会逐步减少,大量出现的是混合型的股份制的企业。将会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中国将出现庞大的企业管理阶层人员,民营企业将真正走出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将会发生质的转变。

录入:mp049

上一篇:眼镜美女如何化妆的

下一篇:怎样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