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店内耗
[日期:2008-11-05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内耗过多”是一些酒店老总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定语,它的作用是解释为什么大饭店每天营业却不赚钱。笔者日前就此做了一次调查,尽管并不完全,但仍可窥见一斑。大饭店风光的背后,亏损的隐忧由此可见。
“接待”任务胜过赚钱
据了解,我国很多高中星级酒店扮演的角色很特殊。这些酒店并非完全用来解决回报业主的问题,而是属于满足地方、部门利益而建立的“楼堂馆所”,或是事业单位、一些机构的附属单位。据此来看,这些酒店经营任务并不是很重,虽然每年“上级”主管单位都会下达一定的经营指标,但是指标任务金额很低,这些酒店每年都能完成。一些业绩不佳的酒店甚至每年利润只够维持酒店运营和发放员工工资,而对于入不敷出的此类酒店,该酒店上级单位可能还将拨专款予以扶持,维持酒店运营。因此,此类酒店在完成接待任务时将不会计较成本,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一位合资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感慨地说:“这些酒店的任务就是接待,不是赚钱”。
然而笔者却杞人忧天:一旦不再有“接待”任务,这些酒店该如何生存,这些温室里圈养的“金丝雀”又到哪里去觅食?
人力内耗
据了解,由于经营不善,引起酒店私人业主与酒店总经理的直接冲突已经不在少数,一些酒店职业经理人常因为提出合理的经营策略遭到了排挤,甚至辞职。北京王府井地区一家五星级酒店总经理在离职时曾经说出“永远不会再回酒店”的话,雇主矛盾程度显而易见。
中国旅游学院一位专家认为,在单一所有制或资本模式下,尤其是传统的国有经济模式下,所引发的管理观念、管理机制问题,财务黑幕问题,以及复杂的人事和人际关系问题都困扰着各家酒店。某些酒店的中高层管理者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其人事关系之复杂可见一斑。人才对各行各业都很重要,酒店人员内耗,如何有利润而言,更何况酒店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时还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以及财力。
非职业经理“一票否决”
由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一些酒店的产权很不明晰,从立项建设、资金性质、功能配置、运作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看,都不完全是商业化运营,也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并非是职业酒店经理人出身。
一家高星级酒店原先曾经有过八个副总经理,加上一个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一共有九个。一位曾在此酒店工作过的员工向记者透露,其实在这九个人之中,做过酒店的只有两个,他们专门负责整个酒店经营和运转,但并不负责酒店的财务以及人事部门,在遇到重大的决策问题时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相反,其他几个高层管理人员在酒店具体运作过程中不时地使用“一票否决权”,因此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很为难,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促销方案,经过层层审批上报往往也要拖上半个月,造成了时间成本的浪费。
总经理夫人签单百万
据消息人士透露,国贸中心某饭店外籍总经理的夫人在该饭店每年竟然有400多万元人民币的签单消费权力。当该酒店的工作人员被询问此事时,他们虽对此事略表不平,但也无可奈何。
一位旅游专家认为,很明显,酒店此举是为了用高含金量留下这位总经理。但他也表示,总经理夫人百万签单权则大可不必。作为酒店的外籍职业经理人来说,工资水平已经很高,与在本国的收入相差无几,更多的情况是高于在本国酒店工作的收入。此外,酒店还免费为他们提供住房以及餐饮,有的酒店还免费安排他们的子女上学,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没有支出。而他们在其他国家工作的待遇也就如此,因此该酒店也没必要付出如此大的成本。
集团内耗初见端倪
内耗不仅出现在单体酒店里,酒店集团也存在着内耗的问题。虽然同属于同一个酒店管理集团管理,但由于业主不同,酒店人员又得各为其主,因此在客源上也会有小摩擦。
一位酒店业人士认为,酒店集团化的优势日益明显。随着单体酒店的减少,更多酒店将会加入酒店集团。同一品牌酒店数目的增多,内耗的现象也将越来越明显。他接着分析道,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酒店管理集团不可能实行完全的控股或参股管理,因此在酒店之间难免会有伯仲之分。虽然同品牌酒店在客源充足时体现更多的是合作,但全国酒店每年40万间客房闲置毋庸置疑,2008年800家酒店对酒店客源是一大考验,对酒店集团更是。
录入:mp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