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的财务分析
[日期:2008-11-05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摘 要: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发展趋势等,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法与现金流量比率法两种方法。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财务分析 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 ,财务收支情况等状况进行的综合考察。其主要依据是企业财务报表 ,主要包括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一些辅助材料。企业财务分析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及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 ,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为有关决策者提供财务信息
2 .分析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 ,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水平 ,资金周转情况 ,为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3 .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利润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之一 ,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也是评价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一个主要方面
4.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 ,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 ,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二、两种财务分析方法
(一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相互联系地构成一定比率 ,供以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获利能力、市场价值。
1 .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其值为 2较好 ,值大于 2说明企业未有效利用流动负债 ,短期资本管理保守。值小于 2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有财务风险压力。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 -存货 ) /流动负债
值在 1左右 ,偿债能力良好 ,过高或过低都不理想。
(2 )长期偿债能力
负债率 =总负债 / (总负债 +股东权益 )
国内企业目前负债率均在 80 %左右 ,国际上趋向于负债率下降 ,一般不大于 50 %。
2 .资金周转能力分析
(1 )流动资金
应收帐款周转率 =销货净额 /应收帐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 =销货成本 /存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货净额 /流动资产余额
一般的周转率高 ,盈利高 ,风险小 ,经适度的标准 ,应由同行业来评价对比。
(2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货净额 /固定资产净值
(3 )全部资产周转率 =销货净额 /年平均资产总额。值低说明有资产闲置或设备老化、陈旧。
(4)负债周转率 =销货净额 /总负债平均额
3 .获利能力分析
(1 )销货利润率 =产品销货利润 /销货收入
(2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销货收入
(3 )净利润率 =税后利润 /贷货收入
(4)资产报酬率 =税后利润 /年平均资产总额
(5)资本收益 =税前利息前利润 /年平均资产总额
(6)权益报酬率 =普通股收益 /年平均收益额
(7)每股收益 =普通股收益 /普通股股数
(8)付息比例 =每股股息 /每股收益
(9)普通股总收益率 =(期末股价 -期初股价 +股息 ) /期初股价
4.市场价值分析
(1 )普通股每股净值 =普通股权益 /普通股股数值越大 ,股票越有保障。
(2 )市值与帐面比 =每股市价 /每股帐面值值越大 ,股票越有潜力。
(3 )市盈率 =每股市价 /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在 1 8倍左右较好。
5.比率法综合分析将以上四方面各指标综合 ,对照行业情况 ,就可得出一个企业的基本财务分析结论。
三、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 结果有差异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帐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采用备抵法核销坏帐,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3%~5%,低于3%或高于5%由企业自主决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无形资产与开办费的摊销期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在不同的企业可能会导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差异。单一地看,上述这些似乎无关紧要,但每一种估计与企业损益都有直接关系,都会对企业损益产生影响,而损益尤其是净损益往往又是财务分析中最为关注的。
3、企业往往采用窗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如;企业为表现良好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可以在报表日前放宽信用条件,扩大销售,增加销售收;抛售短期有价证券;提前办理大额增资并偿还部分流动负债;期末压缩或延缓进货等等。
4、有时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并不全面,即有表外因素存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除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附注反映外,其他或有负债,如:可能的质量事故赔偿、未决诉讼及经济纠纷等在报表中均无反映,而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如企业败诉,其债务负担必然加大。
第二、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权以自己所拥有的资产,为其他主体提供担保,这种担保也是企业潜在的负债。
第三、经营租赁带来的影响。从现行会计制度看,经营租赁的资产不在资产的负债表中反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若某企业大量依靠经营租赁开展生产经营,则资产总额相对于销售收入来说偏低,而使这类企业资产周转率被高估。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定期分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然而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以为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绝不能以一种不假思索的态度来看待财务分析所得的各类指标,只能谨慎地使用财务分析,不可将其绝对化。要认清财务分析作用与评价的局限性,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正确决策。
录入:mp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