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便利店之圈地与突围

[日期:2008-10-11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初,“麦肯锡”就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2004年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国内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届时,外资企业不再受开店地域和数量的政策限制。

  “狼”来之前,本土企业已开始筑垒应战。上海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街头:华联罗森、可的便利、好德便利、联华快客、“21世纪”……今年上半年沪上便利店总数已突破3500家,增速堪称世界第一!在上海繁华地段的打浦路瞿溪路,以200米为半径划一个圈,圈里共密布了8家便利店。

  巨鳄角力,鱼虾惶惶。在竞争惨烈的沪上水域,每天可见浪花乱溅、可闻哀声一片。各中小加盟业主,有的坐以待毙,有的夹缝求生,有的另辟蹊径,有的借力登天。正所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呈现出难得的生动。


加盟店主苦乐进退
  严建莉2000年初加盟联华快客便利,当年就尝到了甜头。

  她的连锁店开在杨浦区国权路332号,背靠居民小区,街对面是网络学院和师大附中,客源不成问题。100平米的房租每月2000元,不算太贵,为防今后水涨船高,干脆一次性签下五年。下岗前她在超市工作过,有从商经验。

  先从报上看到联华“7万元做老板”的招商广告,严就找到联华加盟部,对方最看重的是门面位置,即广东人所说的“旺铺”——要能聚人气,要能扼财源,一切合乎标准,但要开张营业,7万元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翻一番。

  仅仅购入首批货品上千种,就得6万元,联华配送部的原则是——见款发货。买冷柜2.5万、制广告灯箱0.5万、购货架1.6万、购POS机2.3万……这些硬件,一个也不能少。“到最后一算, 15万像黄浦江水一样流出去,其中还包括利用4050工程(上海市再就业优惠政策),向银行贷了5万。” 

  联华的物流配送很到位,隔一天送货上门一次,加盟者只管按需进货。啥好卖,就多进;啥不好卖,就换别的货。严精心打理加热情笑脸,回头客越来越多,一个固定消费群很快形成,生意一天天火起来,不出4个月,就还清了5万元的贷款。

  危机感是从旁边的好德便利店开张的那天降临的。好德店设计装修得颇为排场,硬件设施好,单自动开关门就值好几万,冰柜也是高档的,灯光明亮,购物环境温馨——“抢饭碗的来了”。刚开始,严很是紧张,但几天过去,她就发现了对方的短和自己的长。

  好德店有十几名员工,流动性很强,冰柜、灯光虽好,但耗电不少,成本开销很大。而严对社区环境熟、服务细、人缘好,每天的早餐、盒饭很合居民口味,并且,她还拥有香烟销售权……这些优势让她的小店人气更足。

  尽管如此,利润还是大幅度下降。以前每月能保持8000元左右的毛利润,而现在4000元都不到了。环顾左右,临街门面已经无缝可插,然而就在前几天,“21世纪便利”的员工又在附近打探并高价求租门面。

  严的愁眉锁得更紧了。“这生意实在没得做了,届时只有长痛不如短痛。”严表示了撤退意向,“‘第三者’若再往国权路里挤,阿拉就另寻门面去了。”

  遭受同样困惑的还有普陀区的吴阿毛。吴2001年才以加盟方式开了一家便利店,2003年初就被迫将店堂转让。问及原因,他满脸无奈。

  “开业后一度形势喜人。没料想不到半年,街对面就冒出一家联华快客便利店,去年初,又一家“21世纪”店开在距我不到百米的地方。联华快客先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21世纪”接着又启动商品房租售信息服务项目……

  吴还没来得及招架,经营收入眼看着就走了下坡路,在赤字逼近之前,他决定忍痛割爱。

零售巨头沪上鏖兵
  1994年,当日本罗森集团和上海华联集团合资建立的华联罗森便利店出现在上海大街时,大多数上海人并不知道便利店为何物。 

  罗森进入中国市场的当年,日本人曾计划用5年的时间在华东地区发展500家连锁便利店。然而直到2000年,基于种种原因,华联罗森在上海市场只有68家店铺,远远不能支撑其前期费用。 

  与华联罗森在中国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本土的连锁便利店在迅猛发展。日本人在上海建立的标准的便利店,成为上海商家学习模仿的典范。便利店先行者将日本企业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采购系统和内部管理机制等核心技术,统统“拿”了过来。 

  时至今日,上海市民无论走入哪一家便利店,当年的陌生感早已不复存在。上海人坦承,没有华联罗森当初的“星星之火”,就没有沪上便利店今天的“燎原之势”。 

  到2001年,上海便利店发展进入高峰期,在经历了五年的兼并整合期后,形成“五虎割据”的局面:华联罗森、联华、良友、可的、梅林正广和。之后,又有几支新军加入竞争:21世纪便利要将店铺数从360家发展到800家;农工商超市以好德便利的招牌参战,一下子就以50家店面同时开张震憾业界,现已达到330家,并向500家进军。此外还有易购便利、捷强便利、先施地利、85818、四海便利、家家乐……

  一家挨一家的便利店已构成沪上一道奇特风景。从今年开始,随着中心城区沿街商铺资源越来越稀有,加上租金的持续攀升,逼使各家便利店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空间。

  国内公司在奋力比拼的同时,海外大鳄也在盯住上海这个便利店大市场,世界便利店巨头“7-11”进军上海已成定局,日本知名企业全家便利店也准备激活上海市场,台湾顶新集团开始制订实施计划……一场新的兼并战看来已不可避免。  

  但据悉,在上海10余家便利店公司中,目前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赢利。两年前,已有好几家便利公司被迫关门。不少投资者担忧,上海便利店的市场已经饱和,再争夺下去肯定会演变成恶性无序的竞争。不少便利店原打算在营业后三年进入赢利期,而现在,这种预期被大大地推后了。   超常规的发展使得便利店不得不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拼刺刀”。为了避免布点撞车,去年7月,联华便利、可的便利、良友便利、好德便利、华联罗森、21世纪便利、85818、四海便利、家家乐等上海便利店协会成员“歃血为盟”,制订了上海便利店首份《选址公约》。 

  根据约定,在一般路段的同侧或相对两侧开设便利店,店与店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00米;交通要道、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或拐角,不得低于半径50米;坚决做到不隔墙、相邻开店等。 

  但许多新军拒绝接受约束,因为门店选址的限定必然涉及到对现有市场资源的重新分配,一些先入为主的老公司与后来的新公司之间肯定存在分歧。于是,在一些战略要地,选址撞车依然不可避免,指望通过《选址公约》和平相处的愿望,遭遇了“光脚者不怕穿鞋者”的尴尬。

  据上海市连锁商业协会统计,上海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3500家,这个发展速度比上海市商委在本世纪初制定的“十五目标”提早了两年半。

录入:mp031

上一篇:新鲜水果放在上午吃效果更佳

下一篇:某些营养过多也会对身体有害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