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昨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和谐校园”。昨日我市各中小学校均举行了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记者注意到,伴随着体育锻炼热潮在我市中小学涌现,锻炼中的“安全事故”增多,因此近日来各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自护教育。中小学生常见的运动项目里有哪些自护的科学?记者采访了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范向阳。
范向阳说,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否则不会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有时甚至会引发运动损伤而损害健康,严重的还会危害人身安全。进行体育锻炼首先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其次锻炼内容要多样,避免单一运动项目带来的“伤身”。
一些常见的体育锻炼项目自护常识
1.跑步时膝关节保持微屈,不要挺直,对膝关节有一个缓冲作用。跑步时要学会在外侧(跑道右侧)进行超越,否则会发生碰撞跌倒现象。
2.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容易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同样在做支撑跳跃(山羊、跳箱)练习时,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人在器械旁保护。
3.在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训练时,争抢中动作不要过大。
4.用沙袋等运动器具来增加运动负荷则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攀比。
5.在进行跑步、跳绳、健美操等体育锻炼时,不要在沥青马路和水泥地面上进行,以防出现各种劳损症状。
注意细节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
1.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女生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3.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纽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体育锻炼时最好穿着运动服。
范向阳还特别提示:饭后、饥饿或疲劳时应暂缓锻炼;生病刚愈不宜进行较大强度的锻炼,得了感冒一定不要运动。在锻炼的过程中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身体及肠胃的不适反应。运动后不宜即刻洗冷水澡、用冷水洗脸或冲洗头。在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如肌肉有拉伤、关节有扭伤时应及时停止练习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