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金融业总体规模小、实力不强、金融产品少、结构不尽合理,已不能满足云南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了在更高层次上谋划云南金融改革和创新,使金融成为云南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所有制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云南省在政府决策体系中引入高层次的智力资源。
日前,云南省政府金融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昆明成立,13位国内知名专家成为“智囊团”首批委员。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就在当前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国家政策持续调整的背景下,云南经济应如何应对、云南面临哪些机遇等问题建言献策。
对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后有色金属等云南省支柱产业如何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求建议:“云南的资源型企业既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但也不要匆忙转型,不要在此时转让资源企业,更不要贱卖,可以进行必要的整合,适当引入资金也是需要的,但不能躺在政府身上。”吴晓求认为,当前云南首先应采用更审慎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要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除非财务管理状况特别好的企业。同时,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调,目前从银行借贷的资金成本已明显减少,可通过这种方式来储备资源。“不过,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同时还要对经济周期有很深入的了解。”
“云南是中国参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省份,应建立通道战略,其中一个软的通道是金融机构设施建设。”现任中银国际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云南具有战略大通道地位,泛亚铁路未来将成为联系东盟各国与云南、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纽带,把沿途的城市、乡镇串起来,从而推动贸易、技术、投资、旅游、文化的共同发展。云南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境内外、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多方位筹资发展建设资金,服务云南经济,促进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股权融资,可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负担,或在同等负债水平下企业可获得更多发展资金;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为实施“走出去”或“精耕”战略提供充分的资本金支持。
有困难,也有机遇。云南财经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汪戎教授认为云南经济发展有四个方面的机遇。第一是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公共政策、灾后重建计划等;第二,国内产业转移加快。目前安徽、河南、内蒙都在布局重化工业,渤海湾也在做类似的布局,这样将产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区域——具有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三是农村市场的开发;四是东南亚、南亚市场资源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云南要做的就是,“接进来、走出去,承接东部、中部的产业转移,并将之与东盟市场结合,有效利用国内东部地区和东盟的市场、资源、投资和技术,使云南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云南是有色金属大省,黄金、白银、铜、锌等各种金属储量丰富。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认为,有色金属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可以靠期货和现货两条腿走路,主动化解风险。他分析,由于云南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基础较差,主要市场却在华东和华南等地区。一些上市公司如云南铝业、云南铜业等在这样一个“两头在外”的环境下,依托证券期货市场,可以发展成为国内的龙头公司之一。
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表示,当前,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刻,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利用云南特殊的条件和优势,有效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提升资金融通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金融“智囊团”将大有用武之地。